欢迎您来到中谷文化视觉网:www.zgwhsjw.com

姚秉德《麓山松庐》线上研讨会
信息来源:诗词世界杂志社    作者:李剑锋    阅读次数:3263    发布时间:2021-01-23 16:29:29

姚秉德《麓山松庐》线上研讨会

blob.png 

经国家新闻出版局批准,原计划于去年12月30日在国家会议中心由湖南大学、线装书局和《诗词世界》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姚秉德《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发布及文学研讨会,因受新冠疫情影响而停开。现改为网上发布,我们热烈祝贺姚秉德《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出版发行!希望该力作能给抗疫带来生命的活力,带来更加团结奋战的精神!

湖南大学是一所文理兼容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双一流、985重点建设大学。姚建刚教授是湖南大学首批二级教授和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创始博导之一,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已出版专著十本,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论文两百多篇,于电力市场、高压外绝缘领域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主持研发的自主产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在电力工业获得广泛推广应用。主持荣获省部级一、二等奖励十二项。除教学科研外,姚教授业余喜好旅游和文学创作,每览祖国大好河山,欣然以文记之,常有诗词、小说、散文见于报刊和网络。已出版文学专著两本,荣获第十五届“天籁杯”中华诗词大赛特等奖等奖励多项。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当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散文家协会副会长。

《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是姚秉德先生46年文学创作的结晶,分为“赤赤依恋”、“山水抒情”、“谦谦思故”、“渔樵对歌”、“散逸飘仙”五辑,共含诗词歌赋记散文328篇。诗集吟咏了祖国美好河山,歌颂了中华文明,展示了爱情、亲情、友情的珍贵,讴歌了美德情操,具有浓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学感染力,读之如饮甘泉,沁人心脾,如酌醇酒,激荡情怀。诗集打破了新诗和旧诗难以共融的界限,作者除了创作新诗、辞赋、近体律诗、古体诗外,还勇于探索将新旧诗词融为一体的方式。

该书的新体诗创作,充满了爱和激情,读来朗朗上口,情意绵绵;旧体诗词创作,既承继了“平水韵”、“词林正韵”,又采用了“中华通韵”和“中华新韵”。每篇既提供了创作的背景和感思,又提供了韵律的要求、修辞方法的注释与说明,使读者阅之既能赏心悦目,又能快速掌握创作的技巧。因此,该书除可供诗词爱好者品研外,也可作为高中生、大学生的研读、创作和教学参考书。

《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已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国家图书馆、岳麓书院收藏,在当当网及各地新华书店上架销售。

祝姚秉德先生有更多的作品和成果问世!

湖南大学

线装书局

《诗词世界》杂志社

2021年元月17 

 

热烈祝贺姚秉德《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出版发行,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了该书!请诸君观看我们线上研讨会,下面是21位专家教授实录:

 blob.png

blob.png

郭云:

读姚秉德《麓山松庐》初浅感悟

 

姚秉德先生是我们《诗词世界》杂志社的一位老朋友。多年来他对《诗词世界》杂志社别有厚爱。对于杂志社的每一步发展,每一点进步都能给予积极的支持、真诚的关爱、热情的赞扬。在此对于姚秉德先生对《诗词世界》杂志社多年的支持与关心表示衷心的感谢!

姚秉德先生所著《麓山松庐》是一本古典诗词、新诗、散文等融于一炉的上乘之作。这些作品健康向上、颇有特色,无论在创作技巧上,还是思想境界上,深藏者个中滋味,独开气象、鲜活无比。该书充分反应了作者的精神面貌,艺术成就及其社会价值,充满着时代的激情、人间的正气,燃烧着生活的火花、散发着文学艺术的芬芳和魅力。该书有诸多新点、亮点、看点。作品贴近人心、感人衷肠、动人情怀。读后令人感慨,使读者眼睛一亮,视角开阔。下面就《麓山松庐》一书重点谈几点看法。

第一点:为情造文与为文遣辞能辩证统一,自然融汇

抒情言志,是诗词之本,也是一切文学作品必循遵循的原则。诗词以及其他文学作品,最忌无病呻吟,强作愁情,故弄玄虚。而该书的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作者的切切情怀,渗透着作者的真情实意。如他的《木棉树下》几乎行里字间都嘀嗒着泪花悲戚声。这应该是一首与亲人别离时依依不舍的情景。如诗中讲到“泪混着雨,雨刷着泪,天,也在哭泣!”该作品无需做更多的解析,仅这几句,把两人雨中的离别之情感剥离的淋漓透彻。

如《祖国·母亲》,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选象、比兴、烘托、移就等修辞手法,把祖国母亲描绘的无比伟大,慈祥,可亲可爱,无比美好的伟大的胜境。无疑对读者不知不觉受到强烈的感染,成为一个审美与思想教育的潜移默化过程。尤第二段是作者抒发情感的峰巅。诗人怀着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情怀,用奔腾的黄河、浩荡长江、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等伟大形象作比,慷慨激昂,热血沸腾,直抒胸臆,挥洒自如地倾吐着诗人对祖国热爱的感受,令人神采焕发,情绪激昂。该作品音谐意切,情景浑然,寄情深远,其思想境界和艺术手笔堪为尚品之作。乃新诗之范例也!

还有《生查子·去岁枫叶红》《浣溪沙·暖阳斜照旧亭台》《相见欢·轻蓮飘上东楼》《夜宿柳叶湖》等古典诗词,都能做到缘情体物,情景交融,覃思精微,发至肺腑之特色。给读者一种兴而畅怀,悲而宛转,生鲜动容之感受。不失大家之作。

第二点:场景开阔,状物鲜明。犹如景在目前,栩栩如生之感受 

《文心雕龙》讲到:“夫情志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所谓场景指的就是因情立体”,是诗人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鲜明的艺术形象。场景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或情感的寄宿之地。如古人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苏东坡所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就是这道理。不同的情绪就需要不同场景彰显。

姚秉德先生的作品,无论新诗还是古典诗词,都具有形象鲜明的场景,这些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倍加鲜活直观。

如他的《咏花魂》“叶绿枝青蕊萼残,炎炎夏日乳汁干。随风瓣瓣翩翩落,留得清香在世间”这是一首吟咏花落时的情景。前两句写花似落非落的干枯情景。一个残字描绘了一朵生鲜的花朵已是干瘪的情形。作者流露出几分怜惜之感。”是一场景状态它反映出诗人当时的情绪。炎炎夏日乳汁干”是一个虚实相生的虚境。尤“乳汁干”形象的比喻,反应了诗人无奈的情绪,言外之意是对花默默付出,进行了人性化的移情,由于这个偏正词组,更加激起作者的同情感。这就是场景的作用。第三句是一具象,一个实景。随风飘落的花瓣栩栩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身临其境。第四句又是一个虚实相生虚境,由第三句花落的转折到诗人情绪的转折。此时诗人由前两句的悲观情绪升华为积极的情感。这时的“留得清香在世间”与前者的“蕊萼残”“乳汁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绪状态。这就是读者,通过诗人缘情体物所描绘的场景来实现的。如果没有这些可感可看的形象读者是无法猜出作者的情绪感无法解读作品境界的高远与低下。

该作品读起来虽觉平淡,切易而不俗,不仅景在眼前,栩栩如生。其情绪表现得跌宕起伏,婉转回荡别有滋味,显示着诗人高雅的审美观念。

还如《腊月登明月山》,这首诗是吟咏明月山冬天的秀丽风光的。首联作为诗兴,是一个愉快的情绪,为该诗打了底色。这是一个虚实相生的场景。“妩”与“好”是诗人主观想象,用移就的修辞手法附给了客观的月亮与太阳,使死的实物化为有生命的灵感。这就觉得句子活泼生动。本来是冬天,却有春天的温暖,游人成了被含羞的太阳,朦胧的薄云接待的宾客了。接下来的颌联,颈联都是虚中有实,实中藏虚,情景交融,不仅语句流畅自然,而画面鲜明,无不栩栩在目。尾联诗人借景抒发情感。通过这样一个优美环境的熏陶感染,人们的一切忧愁皆可洗涤干净的。该作品充分反应了诗人崇高的审美境界,凸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价值观。

还如他的散文《夜宿肇兴侗寨》、新诗《爱》《故乡的魂》《南歌子·故乡情》《夜宿柳叶湖》《铜中学友聚》等,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每一首作品的意象层次分明,处置恰到好处。每一个场景都蕴含着诗人的内在感情。情景交融自然天成,没有故弄玄虚,故作愁情的斧凿刻削之痕,在这些方面确有不少过人之处。

总之《麓山松庐》颇有个性特色,别具风格。有很多优长之处,充分反应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读完他的作品总使人感到意味无穷,总是给人一种鼓舞、一种情趣、一份力量,一定会在读者中起到强烈反响。

以上几点只是一己之见,仅作抛砖引玉,更多的留给读者感悟。

2020年12月20号庚子年冬月初六日

郭云:中华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诗词世界杂志社主编。

 

唐珍名张小刚

麓山力作出版,牛春赏读一新

贺姚秉德《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发行

尊敬的文学界各位领导、专家、记者、评论家、网络达人朋友、广大读者:

大家好!

请允许我代表湖南大学,衷心感谢大家品读、评论姚秉德《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感谢大家对湖南大学的支持,对姚秉德先生的厚爱!

湖南大学,是一所文理兼容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双一流、985重点建设大学。湖南大学的前身——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曾先后涌现了王夫之、曾国藩、左宗棠、黄兴、蔡锷等一大批仁人志士,更是培育了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就是毛主席在岳麓书院半学斋研学期间撰就的。今年九月十七日,习近平主席到访岳麓书院,观看了宾步程山长1917年写的“实事求是”匾额,听取了书院“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汇报,勉励广大学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在习主席的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近几年来,我校党委书记邓卫同志、校长段献忠同志紧密团结全校师生员工,奋勇拼搏,学校获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姚秉德先生的《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的出版,就是我校文理兼容,经世致用学风的典型范例!

姚秉德先生本名姚建刚,是湖南大学首批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先后担任我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教研室主任、电气工程系主任等职,40年来为我国电力系统培养了数百名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他已出版专著十本,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论文两百多篇,于电力市场、高压外绝缘领域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主持研发的自主产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在电力工业获得广泛推广应用。姚秉德先生除教学科研外,喜欢文学创作,四十六年来,坚持不懈地将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诗词的形式记下来。段献忠校长是秉德先生的诗友,评价“姚教授的诗情深意切,朗朗上口,读之如饮甘泉,沁入心脾,如酌醇酒,激荡情怀”!湖南省原作协主席谭仲池先生评价:姚秉德先生的“诗歌把我吸引住了,就如同我走在夏夜的清风月白里,欣赏着如梦如幻的夜中的山影树色,感触着生命和生存世界的深邃和幽远。”当然,我们也期待各位文学专家、评论家、媒体达人对姚秉德先生的著作给予客观评价,期望记者和媒体对姚秉德这样爱党爱国爱民、重家重情重友,有博大情怀和高尚品德的教授、诗人、作家予以大力宣传与报道!

湘人多好客,岳麓更为先,欢迎大家来岳麓书院交流,来湖南大学做客。

谢谢大家!

 

唐珍名;男,1971年生,湖南永州人,法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作家,中共湖南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张小刚男,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湖南大学电气学院党委副书记。

 

尹骏刚

感悟人生,不忘初心

-拜读姚秉德先生《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

 

姚老师从事教学科研近五十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师表,桃李芬芳。合德智体称之教,通理工文谓之师。姚老师不但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扶正”,即数十年如一日身体力行、一以贯之地扶助正气、弘扬正义,无时无刻不为莘莘学子的成长、成才传播满满的正能量。

诗词创作经推敲凝练,惜字如金,是文学作品中最简约、最耐读的文体。诗词可以是星辰大海的征途,抑或月下花前的憩所;可以是江山铁马的豪迈,抑或田园牧歌的闲适;可以是排山倒海的激昂,抑或小桥流水的温婉;可以是空谷鸟鸣的幽远,抑或仰望星空的深邃。诗词的魅力,往往取决于文字背后的灵魂。

姚老师的诗词散发着一种家国大爱和豪迈大气。新书以《祖国,母亲》作为开篇之作,热情讴歌了祖国的大美河山、民生福祉和国际大义,直抒胸臆:“我爱你,祖国;我爱你,母亲;不管天荒地老,爱您永远不变!”。在《不忘初心》中,作者通过纯情少女的初心告白,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共同富裕、和谐社会等共同的向往,深情呼唤着:“可爱的少女啊,初心不仅是你的企盼,也是前辈的期望。让我们奋斗未来,共把初心战鼓擂响!”。《舜周书屋记》中告诫子孙:“居书屋应思无屋,于小家而忧国家”。《五四寄语》向研究生同学们娓娓诉说:“人生的长河,一滴滴水聚凝。捧在手里,是一掬水;放入大海,就会激起漪峰。让青春在快乐中欢舞,让年华在春天里芬芳!”。在《庆湖大电气院九十周年》振臂高呼:“强弱控制宇宙行,软硬结合神州立。凝聚起,吾院六千士,鏖兵砺!”

姚老师的诗词也是以梦为马的心灵放飞之旅,无论在喧哗或是宁静之中,都能带领读者穿越世间的尘雾,去感悟善与美的化境。作者《登华山》,“斧劈悬崖陡,刀削峭壁悬。金庸北论剑,韩愈南哭仙”。《游瘦西湖》,“柳嫩桃红曲水绿,曳竹松翠醉飞琼”。《游天生三桥》,“不晓龙儿何处去?雄鹰独兀傲苍穹”。《退思园》里,“碧水青瓦,古台芳榭,袁龙泼墨仙庭。坐春观月,飞鸟蹴红英。菰雨生凉赏荷,莲叶动、锦鲤逐茎。桂香沁,眠云映柳,温故畹芗情”。

姚老师在诗词中捕捉到了生活的一瞬,往往可以把别人同样历经了却未曾感悟的不平凡的点滴洋溢在诗句里,让一瞬在诗句里灵动,升华,沉淀智慧,缔造永恒。登《滕王阁》,“子安绝序东坡帖,不见伊人更自愁”。临《惜字塔》,“立高而望远,岿巍而不炫耀”。观《麓山六朝松》,“俯察汉魏洞庭野,参悟功名利禄空”。赏《麓山古杏》,“人生何争百岁,古杏已给万种”。

姚老师的新书从家国情、亲情、乡情、爱情、友情到山水四季,到岁月人生,再到世事感悟,无不浸透着他对祖国的赤子情怀,对生活的赤赤依恋,对人生的哲思智慧。阅读此书的感受,正如湖南大学段献忠校长所言:“读之如饮甘泉,沁人心脾,如酌醇酒,激荡情怀”。限于时间、阅历和学识水平,本人的愚言刍议恐不及作品高度十之一二。好在真正的精品,在岁月的长河中终将洗尽铅华,历久弥珍!

最后,衷心地祝福姚建刚教授身体健康,吉祥平安!新品佳作不断问世,以飨广大读者!

尹骏刚博士,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湖南湖大华龙电气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郑玲

云卷云舒,情不自已

——读姚秉德《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的思念

 

夜深了,城市睡了,温和的灯光下沏壶热茶,思绪和着新书淡淡的墨香开始蔓延,欣喜的、激昂的、活泼的、隽永的……跟随先生的笔墨,开启丰盛的旅程。

书中有家国情怀,有绝美山河;

书中有思乡怀故,有魂牵梦萦;

书中有师生情深,有殷切期望;

书中有桃花潭水,有落月屋梁;

书中有同学年少,有赤子之心;

书中有相逢别离,有寒来暑往;

书中有真善美,有过去岁月里扣人心弦的记忆……

姚秉德先生是我硕士生涯的导师,更是我最重要的人生导师。繁忙的工作之余,严谨的学术之外,老师博学多闻,爱好文学、医学、体育、音乐等,尤其酷爱诗词散文,谈及诗词创作,老师便两眼放光,滔滔不绝。虽然老师已经年近七旬,但创作的热情丝毫未减,每日精神矍铄,笔耕不辍。我们常常在深夜或者清晨收到老师传来的新诗,不论我们身处何地,都会默契会心一笑,定是老师诗兴大发又熬夜或者早起创作了。那份朴实无华的快乐是最动人的,是会传递的,我们也能从中受到振奋,鼓励自己勤勉精进。

忆起一段读研时光,老师携我们同游神龙架,路遇一棵姿态奇美的铁杉树,大家正赞叹其生命力之顽强,老师绕树一周遂出新诗一首:

“千载铁杉树,

腰围百丈优。

佑吾成大业,

挥笔写春秋。”

感叹于老师的才情,所见所感化成诗句,信手拈来即是文章。看过的景,走过的路,动过的情都以精准绝妙的文字记录下来,作为时光的馈赠,生活的礼物。现代人工作太紧张繁忙,生活喧嚣浮躁,娱乐消遣五花八门,我们已不习惯用文字来记录当下的心情,也逐渐失去了组织语言的耐心与能力。老师是个有心人,透过他敏锐的观察力,用深厚的语言功底把那些美好的时刻,用诗文保留下来汇集成册,这也是送给我们珍贵的纪念。

“人生的长河,

一滴滴水聚凝。

捧在手里,

是一掬水;

放入大海,

就会激起漪峰。”

倦怠之时想起老师的寄语,吾辈当不负芳华,激流勇进,聚成奔涌的江河;人生海海,万物可慰,陶冶性情,怡然自若,喧嚣之下仍然做个有志之人,有心之人,有趣之人,可爱之人。

合上书,满眼是老师慈祥的笑容,想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把酒吟诗的画面,想起老师的谆谆教诲,想起松庐下的豪情壮志,想起麓山上的云卷云舒,热泪盈眶,情不自已。

在这样的夜晚,我们重逢了,在老师的诗文里,越过万水千山,穿过日日夜夜,为那些生动的、奇妙的、不老的,还在继续发生着的故事碰杯。

浮华的尘世,感谢这些温暖的文字让我们冬日里有暖阳,黑夜里有星光。

祝贺姚老师新书问世,祝愿发布会圆满成功!

 

郑玲四川自贡人,湖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现在香港大学读博士。

 

王勋

品古诗词之美 弘扬传统文化

——读《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有感


姚秉德先生喜好山水和文学创作,每览祖国大好河山,欣然以文记之,常有诗篇见于报刊,因喜麓山居所门前古松,又自号松庐隐士。《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是姚秉德先生出版的第二本文集,书中收录了先生四十多年文学创作的结晶。传统文化需要回归,中国是诗词的国度,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从《诗经》、《汉乐府诗》再到唐诗宋词,那些写尽世情,写尽古今的优美诗句至今仍能打动我们。诗集从“赤赤依恋”,写到“山水抒情”;从“谦谦思故”,写到“渔樵对歌”,读之如饮甘泉,如品佳酿。“塘边垂柳吐新芽,水绿映芳华。亭边红醉花下,逢着梦中她”中少男的诉衷情,“夜长长,梦长长,梦里常依父母旁,月明风儿凉”中对父母的思恋,是诗人笔下从爱情写到亲情的“赤赤依恋”之情。风起的时候有“寒山风更寒,吹落片片冷”;花开的时候有“叶绿枝青蕊萼残,炎炎夏日乳汁干”;雪纷的时候有“素裹群山白絮飞,银亭俏丽透红菲”;月明的时候有“果绿稻香孤月明,天高云淡任吾行”。登天安门时有“巨手一挥中华状,万里河山十亿兵”的豪迈;游日月潭时有“神州万里呼声疾,明月何时照汝还?”盼望祖国一统的心情。风花雪月全入诗,家国情怀皆成诗,“山水抒情”中将风花雪月的惬意、登临的豪放、爱国的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缅怀父母有“四男三女,缅怀英灵,敬立丰碑,创业永恒”;同学友相聚有“一瞬五十载,期集二百年,拄藜追岁月,抚鬓忆陶园”;思念故乡有“稚童下水脱溜光,不管岸边黄髻、又何妨”。字字珠玑,无不是他笔下从思念父母写到思念故乡的“谦谦思故”之情。“狂风昨夜扫城西,吹落梨花片片啼”,“栀子花开艳媚山,诗星画友斗诗篇”。作者通过与诗友“渔樵对歌”,相映成趣,读来别有一番风味,无形间与诗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正是因为有了中华文化,才有了我们的民族大气磅礴,我们的生活诗意盎然,它是我们每个人的骨气,也是我们每个人文化自信源源不绝的动力。孩子需要诗歌,高晓松曾经写过一首歌,歌词里有一句: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自古以来,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诗词最大之美,就在于它给了孩子想象和灵性。从风霜雨露,到草木鸟兽;从家国情深,到塞外战场;感化孩子对天地草木、人生聚散的关怀。古诗词之美不仅表现在它圆美流转的韵律节奏上,也表现在它的内容可以贯通古今,它的情感始终动人心怀,它的文字依然有鲜活之气,给人带来美妙的感受。

书中先生对每一首诗词的创作背景、韵律的要求、修辞的方法分别进行了注释和介绍,使读者既能愉快读诗,又能尽快掌握写诗的技巧。特别是“散逸飘仙”中,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对诗词韵律的历史以及诗词的创作进行了详细描述,为当今新旧诗歌交杂、多润并行环境下的诗歌创作提出了切实可行 的办法。如“旧体诗的阅读和创作讲究押韵、平仄、对仗,使人感受到韵律之美”,在“诗词声韵”中,从“押韵规则、只押平声韵、中间不能换韵、首句押韵可借邻韵、押韵的注意事项”五个方面描述了古诗体的押韵;在“律诗格律”中从“律诗中的律句、相对与相粘、口诀、形态、孤平与拗句”五个方面进一步对诗歌的平仄进行了论述,是高中生、大学生诗词研读的参考书。

“四十六载暑寒躬,苦辣酸甜几士同”。多年来,姚秉德先生笔耕不辍,诗集吟咏了祖国美好河山,歌颂了中华文明,展示了亲情、友情、爱情的珍贵,使我们真正感受到“莫言当世无佳作,喜看诗仙执酒来!”。

 

王勋男,湖南湖大华龙电气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软件工程师,部门经理。

 

李连结

天地有大美

——读《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有感

在一个周日的下午,收到了姚秉德先生的《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此时正值冬日,蜀地冬日湿寒,窗外寒风阵阵,室内温暖如春,正是读书好时光,沏上一壶茶,就迫不及待地研读起来。

作为姚老师的学生,有过三年的师生情谊,本书中的一些诗词,也覆盖了当年求学时的许多场景。在此重温,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校园,求学往事,经过姚老师诗词散文的淬炼,立体的呈现在我的眼前。求学时众师兄妹们常受姚老师相约到麓山脚下的松庐小坐,姚老师跟我们促膝长谈,谈他过去从人民公社的底层做起,不向命运屈服,奋发图强一步步提升的奋斗经历。本书收录了姚秉德先生的四十六年创作结晶,也记载了先生一路走来的奋斗历程,姚老师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们懂得了逆境中不向命运屈服,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才能屹立群山之巅、傲雪斗妍的道理!

在先生的诗词散文中我读到了对祖国山河、万物生灵的大爱。

在祖国母亲中有对五岳、黄河长江和五千年文明的歌颂,对一带一路和对祖国未来欣欣向荣发展的期望。在观天安门中有“巨手一挥中华壮,万里河山十亿兵”的豪迈气概。在游日月潭中有“神州万里呼声疾,明月何时照汝还?”盼望国家早日一统的急切心情。在拜访柳庄中有“爱国心似葵朝日,报效志如鹄欲翔。豪气满身谁可挡,披戎皓首复新疆”的壮志豪情。

在踏雪登南岳中有“心有烦忧天下事,祝融峰顶问仙翁”的忧国忧民。在游杜甫草堂中有“一生苦困却忧民”、“铁骨铮铮谁以识,但留茅舍听秋旻”,对杜甫爱民、忧民的相知、相惜。

在题校旗飘珠峰中有“湖大朱旗亮脊峰”、“千年瀚院青春焕,国盛民雄扬美名”,表达了对湖大人登上珠峰后的自豪之情。

 在先生的诗词散文中我读到了浓浓的情义。

有淳如酒的朋友情,“谁言唱和唯唐宋,看我四仙醉眼蒙”, “故友可知何处去?空抛余泪落江咽!”,表达了对老友的思念之情。又有“幸福源于艰苦,聚合必有分离,珍惜你我缘。举杯共饮后,跃马快加鞭。”,中有老友相聚,互相鼓励提携,再次奋发精神启程上路的快意精神。

有浓浓的师生情,在有感于《留香》里面提到“就像父亲爱女儿,更似兄长爱妹姣”,表达了对自己的弟子的朴实无言的师生情谊。像是一个长者对自己孩子的谆谆教导。有对事业、好脾气、要善于实践、怎样理解幸福中具体而睿智的论述,指导后辈的为人处世和成长。

在先生的诗词散文中我读到了淳淳赤子之心。

在谦谦思故中有“乡愁是陈年老酒,乡愁是夏夜玉钩”浓浓的乡愁,有“心装父母百年”对故土的依恋。在《长相思-夜长长》中有“梦里常依父母旁”、“日夜操劳为儿郎,啾啾孤苦伤”,“白发苍苍孩儿,思念泪水涟涟”,对父母长辈的淳淳思念。

在先生的诗词散文中我读到了奋发向上的昂扬斗志。

在观神农铁坚杉中有 “佑吾成大业,挥笔写春秋。”的豪迈气概。有登华山,“莫言少年壮,老骥亦当先。”永不服输的精神。在谒富厚堂中有“屡输屡战多风范,济世诗书万载长”永不言败的坚韧。有“看我中华三十年,必将换新貌”的必胜信念。在舜周书屋中有“于小家而忧国家,以书为本,以善取胜。求实守信,开拓创新。”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诗人是言者,是命名者,他代表美。他是一位君王,身居中心。世界并没有被刻意粉饰,而是一开始就是美的;上帝也没有刻意制造美丽的事物,而美本身就是宇宙的创造者”。姚秉德先生的《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展示了先生四十六载的创作历程、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作品本身就如一幅能激人奋进的大美图画,在这幅画里我看到了“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精神,而这种精神通过作品的流传也必将鼓舞并伴随更多的人奋力前行,谱写出更多美丽画卷。就像砥砺前行的中华民族,还有社会上奋斗的每个个体,大家奋发向上的样子,本来就很美!天地有大美!

 

李连结,江苏徐州人,湖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07届硕士毕业,现任四川长园工程勘察设计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李亚昕

麓山之名作 诗词之殿堂

《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这本著作是姚老师这一生文学创作的结晶,荟聚了他在不同时刻、不同地方、面对不同的人或物而产生的灵感。在姚老师的笔下,一草一木都是景,万事万物皆有情。他的诗词散文字字珠玑、句句入心、内容感人、文笔舒朗、意境高远。从这本书中不仅可以了解到姚老师人生中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一些有趣或有意义的故事,而且能从那些关于亲情、爱情和友情的文章中受到触动和启发,更能从他高深的文学造诣中学习如何写作。

这本书共分为五辑:第一辑“赤赤依恋”主要写爱情、友情和家国情,关于爱情,不管是初恋时的怦然心动,还是细水长流的相伴厮守,抑或是离别与相聚的悲欢,都能在作者笔下体现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第二辑“山水抒情”主要描写和赞美作者游历过的山河美景,对仗押韵、语句优美的旧体诗词,将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美丽有力彰显出来,读之令人神往。第三辑“谦谦思故”主要描写作者故乡的人和事,那种割舍不断的牵挂和纯朴真挚的情感,能触动每一颗热爱故土的赤子之心。第四辑“渔樵对歌”主要写作者与诗友之间的对诗,在诗词的你来我往中,作者与他的朋友、与他的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第五辑“散逸飘仙”为作者的散文,这些散文有的记叙作者的特殊经历,有的讲述深刻的人生道理,有的科普诗词韵律知识,有的描绘所见美丽景物。每一篇散文都有它的亮点或能打动读者的地方,你能在这些文章中看见真实的生活,领悟到深刻的道理。

这本书可以怡情。在诗词的一字一句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世间万物的爱。包括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对年轻一代的殷殷期盼,对爱情的珍惜,对友情的真诚,对世间草木山水的爱怜,还能在很多有趣的故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妙。闲来读几首,可以怡悦心情、陶冶情操。

这本书可以学理。书中有一些诗词散文中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如作者写给家人和学生以教育他们如何为人处世的,如揭露和批判社会不良现象的,或者讴歌赞美高尚品德的诗词散文等……品读这些作品,可以学做人之道、学交友之道、学齐家之道、学处世之道。

这本书可以育人。严格的韵律格式,专业的写作手法,无疑是我们学习中华诗词的优秀教科书。在书中你会发现,很多古诗词下面都有详细的题释,题释包含该首诗(词)的格律、句式等信息,因此在诗词教学方面将有着非常高的价值。

“莫言当世无佳作,喜看诗仙执酒来!”姚老师便是一位出身于理工科的当代诗仙,独有的天赋和满腔的热爱成就了《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这本佳作,让我们捧起这本书,细细品读,感受诗词之美妙,学习诗词散文的创作,继承和弘扬中华诗词文化!

 

李亚昕甘肃定西人,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17届硕士研究生,现在甘肃省电力公司工作。

 

肖辉耀:

赏析《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韵律之美

 

“秉德诗坛国会开,华笺四万八方才”。手捧《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我品味着“赤赤依恋”,畅游于“山水抒情”,感受着“谦谦思故”,欢喜于“渔樵对歌”,沉醉在“散逸飘仙”。《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既有诗词,又有诗论,既有散文,又有词赋,既有随笔,又有儿歌,既有格律诗,又有自由体,还有勇于探索新旧诗词融为一体,于山水草木、风景名胜中展现了家国情怀、志趣修为,充满正能量,内容丰富,美不胜收。受书中《诗词韵律简述(一)(二)》等启发,结合姚秉德先生的诗词,鄙人且初探皮毛,着眼于平仄、押韵、对仗,赏析《麓山松庐》诗词韵律之美。

(一)平仄之美

我们先来读秉德先生的诗:《七绝·夜宿柳叶湖(通韵英韵)》:

擂茶畅饮汗元蒸,一觉共和已曙明。

红日湖托斯冉亮,霞光云蔚渐趋昇。

鳞波闪闪连天际,赛艇扬扬互竞争。

抗战高歌犹在耳,烟波浩渺赴敌庭。

鄙人认为,平仄有规律地交错运用,能使诗歌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可使得语言协调和谐、生动形象。姚先生这首诗的平仄韵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规律:

(1)在一句之内,平仄以音步为单位交替相间,即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便是平平。最后一字若是韵脚必为平,非韵脚必为仄。例如第五、六两句(颈联):“鳞波闪闪连天际,赛艇扬扬互竞争。”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全诗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

(2)在一联之内,上下两句的平仄以音步为单位双双对立,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就对句来说,“鳞波”对“赛艇”,是平平对仄仄,“闪闪”对“扬扬”,是仄仄对平平,“连天际”对“互竞争”,是平平仄对仄仄平,这就是对立。

(3)在两联之间,相邻两句的双数字即第二、四、六三字为节奏点,其平仄两两相粘(即一致),从而平粘平,仄粘仄,如首联与颔联之间,“一觉共和已曙明”“红日湖托斯冉亮”节奏点上的“觉”(仄)、“和”(平)、“曙”(仄)三字与“日”(仄)、“托”(平)、“冉”(仄)三字两两互粘,同样,颔联与颈联之间的“光”(平)、“蔚”(仄)、“趋”(平)与“波”(平)、“闪”(仄)、“天”(平)互粘,颈联和尾联之间的“艇”(仄)、“扬”(平)、“竞”(仄)与“战”(仄)、“歌”(平)、“在”(仄)互粘。节奏点上的第二四六这三个字,要求相当严格,而对于第一三五这三个字却相对较宽松,往往可以通融,这就是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秉德先生在书(P384-386)中指出了律诗格律的四种形态,其诗作也是严格遵守这个四种形态:

(1)首句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如“同窗岳麓未能忘”(《七律·京城会泽洪学友》)。

(2)首句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如“远上黄山栈道悬”(《七律·登黄山》)、“风爽月圆意正浓”(《七律·秋思寄语》)。

(3)首句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如“庭院深深千百载”《七律·岳麓书院一千零四十年纪念》。

(4)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如“擂茶畅饮汗元蒸”(《七律·夜宿柳叶湖》)、“秭归出仕气轩昂”(《七律·吊屈子》)、“千山环抱柳杨庄”《七律·拜访柳庄》等,秉德先生的律诗大都是平起平收式。

在平仄运用方面,秉德先生一方面相当严格运用平仄声律,另一方面又不完全为平仄声律所束缚,尽可能地使其服务于表情达意的需要,诗句呈现一派和谐气象。

(二)韵味之美

鄙人仔细研读,发现《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中的诗词用韵对于常用的《106部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华通韵》、《中华新韵》皆有使用。

例如:《五绝·登岱岳(通韵英韵)》:

云飘风浪涌,日淡曙光生。

封禅祖龙在,谁能与角峰?

这让我想起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诗都有借韵,达到相互衬韵之妙。

通过咏读,秉德先生的诗词在押韵方面主要是以宽韵为主,韵脚主要是以“ao”、“an”“eng”、“ang”开口呼为主,开口呼读起来开口较大,声音非常洪亮,极富有节奏感,宜于表现雄壮激昂的情感。如:《七绝·观黄果树瀑布(平水东韵)》:

日淡山青震耳隆,洪流飞泻玉河泷。

银珠滚滚帘千尺,溅起龙潭雨雾濛。

在这首诗里,隆、泷、濛都压了平声韵,韵脚“eng”,开口度较大,声音洪亮,写出了黄果树瀑布恢宏、磅礴、壮观的气势,更体现了诗人对黄果树瀑布震撼的感官体验和高度赞扬之情。同样,在《七绝·观陡塘坡瀑布(通韵英韵)》一诗中,诗人同样也是用了平声“eng”韵,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再如:《七绝·谒富厚堂(平水阳韵)》:

富厚堂前嫩荷香,齐家八本美名扬。

屡输屡战多风范,济世诗书万载长。

《五绝·登岳阳楼(平水阳韵)》:

洞庭浮日月,世事几沧桑。

天下堪忧事,伊人可怅长。

在这两首诗里,香、扬、长、桑,韵脚“ang”,开口度较大,声音洪亮。

《七律·游南山牧场(通韵安韵)》:

城步蛇行数重山,山高岩险路弯弯。

嫩芽短短奶牛瘦,细雨蒙蒙不衣寒。

阳紫峰亭观日落,红缨哨堡忆时艰。

丘岚绿映八十里,地静天蓝忘返还。

此诗首句入韵,“山”、“弯”、“寒”、“艰”、“还”都是用了平声“an”韵,选用开口呼的韵脚来押韵,使得诗词声韵和谐,同韵相押,具有回环之美。

(三)对仗之美

鄙人认为,对仗是一种形成文字整齐美的修辞手段,也是构成格律形式、呈现格律气氛的重要因素。

仔细研读《七律·游南山牧场》,其中“阳紫峰亭观日落,红缨哨堡忆时艰”一句,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相反,“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其次是相对的句子句型相同,句法结构一致,谓宾结构对谓宾结构(“观日落”对“忆时艰”);再次,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名词对名词,“阳紫峰亭”对“红缨哨堡”,“日落”对“时艰”,动词对动词,“观”对“忆”;词语的“词汇意义”相同,同是名词,“阳紫峰亭”对“红缨哨堡”,都是地理名词,都是景观景点。

再如,在对仗的运用方面,《七律·攀崀山骆驼峰》中“独览丛云观寿海,众争陡壁找福星”一句是工对,“独”对“众”是反对,“云”对“壁”、“海”对“星”是天文对地理,“寿”和“福”是邻对。“明珠洒落于高处,阴涧流淌怎有踪”(《七律·游天生三桥》)则是宽对。《七律·岳麓书院一千零四十年纪念》中的颈联和颔联“朱张会讲开新史,黄蔡功高覆满清。曾左名丞儒作本,毛何立志济世宏”用的都是正面的典故,因此是正对、事对。“毋忧世事多离幻,但旺鸿鹄少虑荣”(《七律·秋思寄语》)在形式上是流水对,同时用“鸿鹄”借对“世事”,全句在内容意义上则形成反对。

鄙人认为,对仗之美不仅是体现在整齐工巧的诗意,长短交错的呼应、气势酣畅的排比也都展现出对仗之美,使得文章具有大气磅礴之势。例如《舜周书屋记》一开篇就写到“斯屋也,承麓山灵气,接南岳雄风,观洞庭波涛,察宇宙星辰”,这不由得让人置身于岳麓山的钟灵毓秀和南岳衡山的大气雄浑之中,同时让人联想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匹夫家国情怀,以及王羲之在兰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文人闲情雅致。全篇几乎都是对仗,窃以为直追最负盛名的骈文《滕王阁序》。

(四)节奏之美

鄙人认为,一首造诣高的诗词作品,其节奏感契合意境,又往往是与其格律融为一体,这淋漓地体现于秉德先生的词作《满江红·守木》:

独卧/尖舱,伴/木排、哗哗/雨劈。浊浪/滚、掀舟/拍岸,簸吼/淫逸。千载/江水/源远/流,四方/栋器/淤泥/弃。梦中/回、掀被/速/出巡,无/贼迹。

航灯/闪,鹤声/唳。举/马灯,雨中/立。心/蕴热,哪管/风啸/寒戾。慢步/弯腰/入/卧处,缩腿/掐指/扫/睡意。须/用心、护好/厦/梁才,事/怎毕?

这首词的节拍分明,富有节奏感,有一个音节一个节拍的,也有两个音节一个节拍的,一般是单音节和双音节词汇相互搭配使用,内部意义联系紧密,上下两句中,对应位置的音节相同,从而可以使得诗词句读起来节奏分明、匀称和谐。词中包含了三、四、五、六、七字句,节拍安排方式上,三字句为二/一式和一/二式,四字句为二/二式,五字句为二/二/一式和二/一/二式,六字句为二/二/二式,七字句为二/二/二/一和二/二/一/二式,这样使得这首词读起来有一种急促之感,表现了当时作者在一天夜晚急风暴雨、应急守护的创作背景,以及在1973年年轻气盛却怀才不遇的急切心情,鲜明的节奏与诗句所表达的内容一一相吻合,读起来自然和谐,表意清楚。

同时,秉德先生善于运用复沓、叠句和反复的手法来强化诗词的节奏性,特别是创造性地运用到现代诗中。例如:

《复海平》:

君如梁上燕,

吾似针头线。

心心相印几时断,

时把海平念!

时把海平念!

短短五句中,“君如梁上燕,吾似针头线”用了《诗经》中常用的复沓手法,句法基本相同,中间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起到了加深印象、渲染气氛的作用,深化了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充分的酝酿和尽情的抒发。“心心相印几时断”一句重叠使用相同的音节“心心”,即采用“叠音”手法,增强语言的音乐感,念起来动听悦耳,有效地增加诗词的音韵美。最后两句“时把海平念!时把海平念!”用的是叠句的形式,前后呼应重叠,表现作者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使整个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还有《枫叶红了》、《别梅》都是两段诗体,形式上是段落之间的反复,作者将复沓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在现代诗中也能读出了如此强烈的节奏感,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创新。

以上皮毛之言,班门弄斧了。再借用秉德先生的一句诗:“热血满腔多梦想,谢天谢地谢师宗”,忝作刍议,感谢文学专家、评论达人、广大读者雅正。

 

肖辉耀湖南城步县人,湖南大学电力专业硕士毕业,现工作于湖南省电力公司,高级工程师,处长。

 

杨函煜

电力市场开先河,更有诗赋泣鬼神

——读姚秉德先生《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有感

 

2020年12月末,于岳麓山,喜闻我的硕士导师姚秉德先生新书《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出版。三日后,收到了姚老师的新书,墨香之气扑面而来,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此书,一读再读。

读一本书,就好比阅读书的作者的一生。让读者铭记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俯身倾听作者或隐或现于文字背后的细细低语,谆谆教诲。这本书将姚秉德先生的几十年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山水挚爱、家国天下,友人共酌之情凝结成了一行行、一篇篇缱绻情深、隽永深刻、豪迈爽朗的诗词散文。

读姚秉德先生的书,就仿佛跟随着他看遍了春花秋月,山川大海,看初雪时分“素裹群山白絮飞,银亭俏立透红菲”晚亭雪景;赏傲视群芳的“人生何争百岁,古杏已给万种”的麓山古杏,观雄伟壮丽的“巨手一挥中华社,万里河山十亿兵”的天安门广场,登蜿蜒崎岖的“斧劈悬崖陡,刀削峭壁悬”的华山天险。山水海天,江风渔火、青灯古佛无一不是他笔下的赤赤依恋,字字珠玑。

山水之外,姚秉德先生以诗会友,感怀友人思念之情“殚思细妹红酥手,梦醒沾湿满枕涟”,对诗暮秋之悟“寒山松冷柔情怯,尚存余志谁人说?”,共忆少年时“莫为儿孙烦,莫为琐事忧,放开心扉玩,畅饮忘年酒”,那些割舍不断的牵绊和纯朴挚真的情感跃然纸上,仿佛看到了姚秉德先生在麓山松庐与友人围炉诗话,与友人道一声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谦谦思故之情?

此外,书中还有一些诗词散文聚焦国事民生,批判社会不公,传道授业解惑。这些都将姚秉德先生的为人之道,处事之道体现地淋漓尽致,值得读者细细品读。

读史可以明智,读诗可以怡情。诗词之外,姚秉德先生致力于发扬中华民族的诗词文化,积极推广新旧诗词并举,传承旧诗体“平水韵”,“词林正韵”,更提倡大力推广“中华通韵”,“中华新韵”,让诗歌回归最本质和最真实的情感,发展适应不同时代的特征和需求,让诗词歌赋走向大众。

姚秉德先生作为我的导师,我常常会收到他的最新佳作,细细品读之后常常感概于他细致入微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他不仅在电气工程本学科取得了巨大成就,亦在诗词歌赋领域里一枝独秀,我坚信正是他惊人的天赋与满腔的热爱成就了《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这本佳作,正道是:“电力市场开先河,更有诗赋泣鬼神”。值此深夜,感怀师恩,让我们随姚秉德先生游历山水,围炉诗话,共同感受诗词歌赋之美,弘扬中华文明之魂!

 

杨函煜四川乐山人,湖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在读博士。

朱向前

祖国母亲,家国情怀

——读姚秉德先生《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有感

 

读姚秉德先生的诗,与跟同老师谈话聊天一样,有听不完的故事、悟不完的道理。

老师首先是爱国的,读老师的诗,深深感受到先生对祖国母亲的热爱。《麓山松庐》文集以《祖国,母亲》开篇,“巍巍昆仑,是您皎洁的皓齿;彤彤的华山喷薄,映衬您脸颊的红晕;灿烂的东岳朝霞,照得您五彩缤纷……奔腾的黄河,沸滚着您的热血;浩荡的长江,流淌着您的激越”,母亲是美丽的,心胸更是宽广的,“您用包容的美德,创造了五千年的文明。”

读老师的诗,随老师游览祖国的锦绣河山,景色宜人,妙趣横生。到贵州观黄果树瀑布,“银珠滚滚帘千尺,溅起龙潭雨雾蒙”(《七绝 观黄果树瀑布》);登武当金顶赏雪景,“雾凇晶莹,仿佛要把人心剔透。山岩雪白,好似起伏的白色绒绬”(《踏雪登金顶》);到庐山观日出,“红日喷腾呼欲出,阳湖浩莽涌云稠”(《七绝 庐山观日出》);北海银滩戏水,“劈浪峰波戏,出没勇往前” (《五绝 北海银滩戏水》);峨眉山上逗猴,“突遇群猴夺隘道,先施食物后通关” (《七绝 峨眉山猴趣);洱海船上喂海鸥,“追花击浪,红嘴白灵争亮相。伸手可揉,去却心头万古愁” (《减字木兰花 洱海海鸥》)。

读老师的诗,随老师领略古今名人风骚。了解炎帝的伟大与付出,“救民尝百草,教众耜穰桑。琢木编琴乐,剥麻制布裳”(《五律 拜谒炎帝陵》)。瞻仰夫子“仁贤礼智信,诚义美德昌。背靠仓龙柏,瞻怀肃布裳”(《五律 瞻拜曲阜孔庙》)。感叹昭君的不幸,“和亲谁道依吾愿,宁为贫媳不贵妃”(《七律 夜观昭君故里》),缅怀杜甫“一生苦困却忧民,万首诗词泣鬼神” (《七绝 游杜甫草堂》)。领略主席阅兵的壮阔,“东风猎猎战旗红,……曾经万军受检阅,更有千鹰遨长空。巨手一挥中华壮,万里河山十亿兵”(《七言古风 观天安门》)。

老师的诗词里不缺儿女情长,“劳燕去,空剩苦影单。为汝噙泥千滴血,伴伊击水水石穿。思泪已流干!”,“我也是那凉子微尘,在爱的美好中遗忘”。但老师的字里行间流露更多的是却忧国忧民的情怀。《游日月潭》(七律)没有享受“银浪白舟逸客闲”,更多的却是缅怀郑成功“岛战成功驱荷寇”,疾呼“明月何时照汝还?”。《公祭南京大屠杀》“一九三七冬月血,冤魂百万诉倭蝎”,想的是“狂魔好战性扭曲,要效武皇戎马切”。老师虽已年迈,护国之心依旧不已,“浩气长存排仗列,一声召唤展軨来”。(《七绝 航空博物馆》)

老师称赞普希金“是斯巴达勇士”,“是文坛的楚霸王”,警示世人“贪欲是害人的魔鬼,幸福来自于辛勤的耕耘”(《普希金塑像》)。而老师的日夜艰辛、笔耕不辍,更是时代的楷模!如果有幸追随老师足迹,体会老师“人生何争百岁,古杏已给万种”(《六言诗组 麓山古杏》)的胸怀,领略祖国的山川锦绣、风俗人情,必定是人生幸事!

 

朱向前男,湖南大学博士毕业,高级工程师,现任湖南湖大华龙电气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叶伦:

用热爱书写生活

——浅谈《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中表达的爱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是先贤对湖湘人才济济的高度评价。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作为湖湘文化策源地和中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千百年来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能人志士。岳麓书院精神回答了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三个问题,即: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心系民众的责任担当和修身传道的使命。姚秉德先生在湖南大学就读、工作期间就深受岳麓书院精神的熏陶。《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正是对岳麓书院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是姚先生一生文学创作的结晶,吟咏了祖国美好河山,歌颂了中华文明,展示了爱情、亲情、友情的珍贵,文采飞扬,饱含热情。文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读之如饮甘泉,如酌醇酒,激荡情怀。文集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一个人应当对生活怀有十分的热爱与激情,原来生活还可以用这样激扬、高雅的形式书写。文集字里行间散发着的浓烈的“爱”,这是一种心系国家,情系乡土,爱亲人、爱朋友、爱学生的大爱,包罗万象。这里,我仅以文集中“爱”的旋律来谈谈自己的一点主观感受。

姚老师躬耕教育四十余载,喉咙做过多次息肉切除手术,依然饱含热情地对待生活,歌唱生活。姚老师身上闪耀着湖湘文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发扬,衡云湘水之间,续传圣贤之道。看看《七律·岳麓书院一千零四十年纪念》:

庭院深深千百载,

赫曦台上论英雄。

朱张会讲开新史,

黄蔡起义覆帝功。

曾左名丞儒作本,

毛何立志济世宏。

怀思瘦弱文山体,

拨乱重修事耿躬。

全诗表达诗人对岳麓书院和历代名士的敬畏与深沉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正需要这样的精神传承。那些彪炳青史的人物无不对自己的祖国怀有深沉的爱,这种爱需要传承和发扬,岳麓书院正是起到这种作用的载体,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志士,为他们树立了积极的爱国情怀。姚老师成为了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的无数个湖湘工匠之一,初看不知诗中意,再看已觉先生亦是诗中之人。

从生活中的一花一草到国家大事,都可以窥探姚老师对人生的热爱与激情。如五绝《题小华春天落叶摄影》:

花开花落处,

叶落亦同悲。

春日何曾驻,

风吹香不随。

热爱生活的人才会仔细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在他们眼里一花一草皆显情。短短的20个字,巧妙地描述了绿叶与红花的依托,相依为命的深情。本诗虽然表达了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悲情,但是暗示了深厚友谊和不渝爱情的珍贵。

有描写真挚的师生之情的,如《留香》:

齿噙花鲜,

目露爱怜。

今朝一别,

何时再见?

鲜花象征着师生之间亦师亦友的美好,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怎不让三五年建立的真挚师生情变得急切。虽是同事和学生的合照,却让姚老师感同身受,短短16个字表达了老师对学生浓浓的爱怜与殷切期盼。

有对同事的赞美,如五绝《藏首五绝·王华一笑》:

王妃腰脸瘦,

华美不需妆。

一眼勾人魄,

笑中怨更长。

这首诗不但将诗的题目“王华一笑”藏头,而且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将王老师窈窕的身材,惹人怜爱的姿态鲜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我想,只有对工作充满激情,心怀坦荡的大爱之人才会这样高雅而毫无掩饰地表达对同事美的称赞吧!

除了对生活的赞美,文集随处可见对山水名胜的追遐思。如《五绝·登岳阳楼》:

洞庭浮日月,

世事几沧桑。

天下堪忧事,

伊人可怅长。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先贤的缅怀之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所有文人士大夫的崇高理想追求。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心怀天下,所以不停鞭策自己追随先贤的步伐,以至于触景深情,感到无比的惆怅。又如五绝《芷江受降坊》:

一雪百年耻,

二扬万众忾。

倭今新保立,

战雾罩降台。

同样是心怀国家,这首诗则没有丝毫的惆怅之情,相反,是积极和昂扬的。本诗也警示国人在为国家富强感到骄傲的同时,仍要铭记历史,居安思危。

如果说姚老师的古体诗中的爱是豪迈热情的男子汉以其凝练的辞藻高歌祖国的秀美与人生的壮阔,其现代诗中的爱则更像是含情脉脉的少男少女诉说着爱的温情与百转千迴。

人生自古伤离别,现代诗《木棉树下》中以木棉为载体表达了无尽的离别之情,结尾点睛之笔写到:

岁月悠悠清风在,

木棉依依君不还。

离别不需要哀怨,因为爱的格调是悠扬而深沉的,是不会随时间褪色的。木棉依旧,你却不在,物是人非,怎不让人感慨万千,回味无穷。“情到深处人孤独,爱至穷时尽沧桑”,这大概是诗人真实的写照。

离别后是无尽的思念,姚老师的现代诗《多想把你忘记》表达了无尽的思念之情,结尾写到:

多想把你忘记,

从岁月里。

不再有爽朗的欢笑,

孤苦地走完后矣!

“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大概是上天给心中饱含热爱的人开的最大的玩笑吧。爱之深,所以伤之切,所以绵绵不绝期,欲罢不能。怎么办?忘记吧,也许只有这样的自我欺骗才能摆脱对你的无尽思念。

姚老师在现代诗《爱》表达了其爱情观,文末写到:

只有白雪皚皚的冬

才能检验爱的真

寒风刺骨

原野莽莾

天下只有你我

相互依偎取暖

相互拥抱前行

爱的真谛就是“相互依偎取暖,相互拥抱前行”。诗中歌颂了这样能够经历寒霜与沧桑检验的真挚的爱,既表达了高尚的爱情观,也升华了主题。华美的袍子掩饰不住浮躁爱情下的空洞,真正的爱应当是沉淀后的朴素,刻骨铭心。

让我感触最深的还要数姚老师的现代诗《无言的爱》:

想寄你一小笺,

却无句成章;

想向你表心意,

却情乱心慌;

想给你唱支歌,

却舌痴喉伤。

你扑啦啦的大眼,

使我心速膨胀;

你红嫩嫩的脸蛋,

使我气短心长;

你银铃般的笑声,

带我在仙境游荡。

我愿在桃花园里,

与你共嗅早春的清香;

我愿在灸热的沙滩上,

与你共晒火辣的太阳;

我愿在金黄的原野,

与你共享硕果的芬芳;

我愿在白雪素裹的枝头,

与你共度纯净的洪荒。

但却只能望着你,

渐渐地,

渐渐地,

飘向远方!

记得那是2018年教师节前夕的夜晚,我正好在图书馆自习,窗外朗月清风。明亮又泛黄的灯光下依稀能听到手指刮过书页的沙沙声,对面的岳麓山则静静地环抱着这座千年学府,百年名校,静静地守护着一个个年轻且渴望成长的心,那一刻我内心涌动起无比的感动与鼓舞。年近古稀的老者,依然能够焕发童稚般地心气荡漾,依然能以最纯粹的热情诉说他呵护的花朵,依然能以少男般地口吻诉说一份温情却无言的爱,这,是心藏大爱之人的真实感悟。对我们而言,湖南大学注定只是人生的弥足珍贵的驿站之一,但对于姚老师而言,这片培养我们的土地已然是他教育事业的全部。我们终会在时间齿轮的推动下飘向远方,而姚老师却在四季的轮回中独自忍受着师生情由沉淀到分离时的空虚,然后继续用热爱为我们的离去谱曲,继续用热爱歌唱生活。

对祖国之爱,亲友之亲,师生之情,生活之眷念的热爱与高歌,都是姚老师仁者大爱的显露。爱是无言的,但对待爱的态度是无私和积极的,爱的旋律是婉转和热烈的。姚老师的人生正是用热爱书写着的,博爱满胸怀,自可信手拈来!

我们可能不是一个会写诗赋词的人,但我们可以成为一个善于发现美,勇于称赞美,热爱生活的人。由衷地希望姚老师的《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能给读者带来对人生的思考与激励,让生活流淌爱的热流!

 

叶伦:湖北省武汉人,湖南大学李达班本科毕业,保送就读本校直博。

 

付强:

读《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有感

 

2020年即将谢幕之际喜闻恩师姚秉德先生新书《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即将出版发行,兴奋之情久不能熄,作为先生弟子深感骄傲和自豪!

在经历两天的极度期盼后,终于在宁波初雪的夜晚收到了新书的快递。下班归来推开屋门便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阅读起来,一场穿越时空的美妙旅行便随着封面的翻开而就此启程。

旅行的首站—“赤赤依恋”以一首对祖国母亲的赞歌开启,“巍巍昆仑”、“华山喷薄”、“东岳朝霞”、“黄河”、“长江”、“喜马拉雅”等祖国的壮丽山河跃然纸上,让心神在其中尽情徜徉、穿梭,先生用豪迈而不失柔情的语言诉说着对祖国的无尽热爱。《枫叶红了》是先生在深秋时节所写的一首优美佳作,那时我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对这首诗歌尤为喜爱,每每诵读都颇有感触。光阴流转,如今我已走出象牙塔步入职场两载有余,生活的压力和对实现自身价值的渴望犹如一双无形的大手在不断地推着身躯前行,焦躁而疲惫。再次读起《枫叶红了》,那句“在寒风中燃烧,在霜冻中笑容”所蕴含的极致豁达的人生哲理犹如山间的阵阵清风爽朗精神,又像林中的涓涓细流浸润心田。伴着床前昏黄的灯光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仿佛将灵魂附着在一张张、一片片红枫上,穿越岁月长河回到了在麓山脚下求学的色彩斑斓的青春里,倏然疼了眼,将心也通通打湿。

“山水抒情”是旅行的第二站,先生酷爱游览祖国的名山秀水,通读“山水抒情”中的诗篇,跟随先生的脚步将无数壮美山川尽收眼底。我看到了“叠叠巨殿立峨峨”的雄伟故宫,看到了“绿影红光闪玉波”的科幻鸟巢,看到了“峰巅五老观红日”的巍峨庐山,看到了“雾霭朦胧已半仙”的秀美黄山,看到了“层峦叠翠万竿连”的无边竹海……。《五言诗·登华山》中的最后两句“莫言少年壮,老骥亦当先”,让我回想起读研时期的每次集体出游活动中,先生总是走在队伍最前面的那一位,我们这些正值年轻力强的弟子竟然也不如先生有活力。是的,先生的脚步从未停歇,一路走来,他在电力科学、经济金融和诗词创作中均是佼佼者。虽已年近花甲七旬,但他依然在不断提升精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先生实属吾辈楷模。

“游山玩水”过后,即来到了旅行的第三站——“谦谦思故”,这一站的风景便是先生精彩纷呈的内心世界,有“要效武皇戎马切”的雄心壮志,也有“长路盼南归,拙夫何日回”的百转柔肠。字里行间充斥着先生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对故事的无限感怀,对故人的殷切思念。在我从大四至研三追随先生读书近4年的时间里,常感其情深义重。2018年夏天毕业离校前夕,我们同届的弟子最后一次一起去先生家中拜会,分离前先生站在家门口的台阶上目送我们离去,眼神里流露的尽是慈父对即将远行的游子般的不舍。爱晚红枫下的授业解惑,麓山松庐中的谆谆教诲,神农金顶上的指点江山,苍山洱海旁的对酒当歌……得师如此,何其幸哉!

我的脚步刚至第四站——“渔樵对歌”,读了前几首诗歌,宛如与众位作者一起穿梭回了古代,抚琴弄墨、以诗会友,一同诠释“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实在其乐无穷。

旅行尚未结束,期待后续更加绚烂的风景,衷心祝愿《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发布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付强:2015年师从姚秉德先生攻读硕士研究生,2018年毕业,现就职于国网宁波供电公司。

 

陆倚鹏:

悠扬唤醒万民,壮吾民族真魂

--读《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有感

 

读完《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我还意犹未竟,仍沉浸在书中古朴优美的文字意境中不能自拔。这本由我的恩师姚建刚教授创作的诗词散文集刚刚与世人见面,还散发着油墨的清香,从字里行间中流露出老师对诗词的热爱和在文学上的深厚造诣。“千年学府多才俊,理工园里隐诗人”,这是老师在平日里给我们这些学生的感受。老师不仅在电力专业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诗词上也建树颇多,多次获得诗词大赛一等或特等奖。从姚老师的诗词散文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雄奇伟俊,能够体会到世间美好的亲情、友情、真挚的爱情、爱国情怀及对门生弟子的关爱之情;还能见证幸福婚姻、同学师生聚会和院庆校庆等盛事。除此之外,老师运用幽默犀利的笔触,对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进行批判,发人深省的同时又令人不禁莞尔,体现出老师积累数十年的深厚文学涵养。

我最爱书中《娜娜》一诗的“我愿是那青青草,任你踩在我身上;我愿是贝加尔湖水,载着你自由划桨”,这是怎样的一种挚爱深情,才能写出这样打动人心的诗句,为了心中所爱,愿意奉献自己,化身为草和湖水来托起爱慕之人而甘之如饴,这是一首多么动人的情诗啊!我也钟情于《麓山古杏》,它长于云麓宫侧飞来石上,树龄已超七百年,见证了无数历史,却依然“屹立飞来石上,满树遍地灿黄”,还在枝干上挂着飞来钟,志在“悠扬唤醒万民,壮吾民族真魂”!到现在和平岁月,古杏还在“服务普罗大众”,为我们在盛夏时馈赠阴凉,在秋天时奉上累累硕果,岂不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代表?最后两句“人生何争百岁,古杏已给万种”,彰显了老师对待人生的豁达和通透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个年轻人去学习和思考。除了诗词,老师在散文上的造诣也极为深厚。阅读《舜周书屋记》,能使人暂时远离尘世喧嚣,身临其境般地坐在书屋中,捧起一本小书,轻轻翻阅,静静品读,听着周围静谧中传来的“稻菽翻金浪”和竹梅松涛之声,间杂着些许兔跑鸟鸣之音,莫不令人心情舒畅,怡然自得。文末又以“居书屋应思无屋,于小家而忧国家”来告诫后人,着实体现出老师居安思危、心系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呐!

书中还收录了许多长辈和师兄师姐们的优秀诗歌,其中不少与老师的诗歌互答,相映成趣,读来别有一番风味,更有湖南大学校长段献忠教授、国家一级作家谭仲池先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栾永玉教授等为本书作评,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赞美,可见本书在当今诗坛与文坛的地位。姚老师年幼时家中贫穷,还曾因“文革”被迫辍学,但他从未放弃过对诗词和文学的热爱和追求。《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是老师46年来创作的结晶,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品读。

最后,衷心祝贺老师的新书发布,祝愿老师诗情常盛,继续为我们带来优秀的诗词作品!

 

陆倚鹏男,浙江人,湖南大学2019年硕士毕业,现在上海市电力公司工作。

 

张思敏

诗意浓郁,情怀博大

——读《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有感

 

得知姚老师新书即将发布,内心由衷为老师感到高兴。收到书后仔细拜读一遍,觉得还要再多读几次方能吸收其中智慧。

诗词在我们这个流量时代逐渐被遗落在人们的视野之外,姚老师的《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正是现在不可多得的佳作,它是老师46年以来生活、事业、爱情、家国情怀的结晶。全书分为“赤赤依恋”、“山水抒情”、“谦谦思故”、“渔樵对歌”、“散逸飘仙”五个部分,其中不仅有现代诗,还有旧体诗。虽然老师长时间在工科领域耕耘,但保有着浓浓的诗人情怀。中华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魂,该书是对我们青年人文化熏陶,重视我国诗词传统文化,让我们领略人生的各种“情”,成为有血有肉的中国人。

“赤赤依恋”饱含对祖国的赤诚之情、炽热的爱、对故人的怀念。人生的酸甜苦辣的情感一一囊括,有对祖国大气的爱,也有柔软的情思。赞美“巍巍昆仑”,叹“天光云影舟自在”,观枫叶“共赏寒山景”,大雨连夜“风雨送伊归”,有对友人的怀念“人生才得一知己,一别方知万事空”,更有对真爱的诠释“只有白雪皑皑的冬,才能检验爱的真”,“寒风刺骨,原野茫茫,天下只有你我,相互依偎取暖,相互拥抱前行”。该诗非常打动我,在荒野冰冻中不离不弃、互相取暖前行,所谓患难见真情,不是贪婪控制也不是欲望的冲动。

“山水抒情”描绘了祖国大好山河,游览古迹观看展览。观航空博物馆“雄鹰老去卧沙场,闪闪银光不二怀”感叹国力强盛,感慨明月山“雪裹千竹曲,冰妆万树莹”,对校友登上珠峰发电致贺“千年翰院青春唤,国盛民雄扬美名”,在九华山佛教圣地“甘露观音洒,慈悲你我他”,在退思园感慨“宦海浮程”,“齐家修性,喜看盛世兴”充满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赞扬。

“谦谦思故”充满了思乡、思父母、思妻孩,充满了深深的依恋和思念。如“故乡的魂,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互相牵挂着,怎能忘怀?是痛入骨髓的深切的思念,体现了老师怀旧重情的柔软的心。

“渔樵对歌”包含老师和学友、朋友、知己、学生之间的诗词作品,是诗词爱好者的创作家园。“散逸飘仙”收录的散文,体现了人生的哲理和智慧。

纵观全书,不仅吟咏了祖国美好山河,歌颂了中华璀璨文明,还展现了友情、亲情、爱情的赤诚,是一本陶冶情操的好读物,富有极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字感染力,充满了生机活力,全书读来酣畅淋漓,如同杯中美酒,是呼朋唤友来品尝的佳作。作为一名工科生,万不可忽视传统文学的熏陶,我们需要不断加强文化修养变成更好的自己。非常荣幸成为老师的弟子,不仅学到了专业,还有做人方面的智慧。热烈祝贺老师新书发布!

 

张思敏女,湖南大学2020届硕士毕业生,现在长沙市电力公司工作。

 

杨胜杰

情真意切跃楮练,气定神闲度春秋

——读《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有感

 

记得在上高中前,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文人”,最爱买的书是宋词唐诗。不求风流倜傥,但也图个潇洒快活,是我很长一段时间的人生梦想。后来,一方面自己进了比较激进的理科班,另一方面宋词反反复复地读,创作起来实属不易,文学梦渐渐被隐藏,留下些许遗憾。

不觉间,惊闻我的导师秉德先生第二本文学专著《麓山松庐》已经出版,不禁兴致盎然,闲时读来,感慨颇多。首先是秉德先生作品的“真”,真性情,真创作。在理工治学方面,是资深专家、教授,在技术上求真,无论是舶来的洋理论,还是顶着大头衔的高论,想要糊弄过去可不容易。在诗歌创作上,秉德先生从基础的文学理论开始研究,用最真实的经历凝练出文字,读来情真意切,画面感强烈。孕育着人生的哲学,远不是无病呻吟、内心苍白之人的作品可及。第二个是作品的“趣”,趣味横生,童趣盎然。秉德先生是一个有趣的人,相信交往越久的人感受越深。作为一个有着丰富阅历和壮阔内心的长者,却丝毫感受不到横秋的老气,对生活中的点点趣事如珍珠般撷取,读来不禁莞尔。第三个感触很深的在于作品的“情”。书如其人,秉德先生是一个饱含家国情怀之人。书中作品一篇篇饱含对祖国的热爱、对妇孺的爱护,对学生的祝福,也有对父母亲的思念等。朴素而真实的感情直击人的内心,总能引起强烈的共鸣。

文集焕于“真”、“趣”、“情”,立于尘世而免于尘俗,读之如闻长者的教诲、爱人的私语、朋友的畅乐、垂髫的嬉戏,一颗深陷于公式、规则的大脑仿佛感受到久违的柔软和惬意。当物质、金钱在这个社会的地位被无限抬高,人作为整个世界的精华、大自然的精灵,是否应该任由欲望所绑架,是否任由“996”所摧残?我们的心中为何不保留一块诗情画意的秘密花园?

衷心感谢秉德先生,谢谢您唤起了我心中的美好。期待您更多的新佳作!

 

杨胜杰,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大学博士毕业,副教授。

 

唐潇

悦目骋怀 视听欢娱

——读姚秉德《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有感

 

读恩师之大作,深有与之“悟言一室之内”,“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之冲动。奈何事务繁忙,无暇深研,写寥寥数字,情深意怯,难表对恩师谆谆教导,助力人生之感激之情。

恩师诗作有古今中外,舍我其谁的豪情壮魄;有心忧国事,奋斗不息的经世之志;有静处室内,笑看风轻云淡的广阔胸怀;有悠心自然,品味人生悲欢离合的豁达乐观;有感于来者,激人奋进的蓬勃生机;亦有爱学生如亲子,感人至深的师生真情。

《感于〈留香〉》有着恩师对弟子们浓浓真切的爱,知心的爱,忘我的爱,无私的爱。《五四寄语湖大研究生》展望中华腾飞,回首五四风云。鼓励学生不负韶华,肩负民族大任,不忘初心,奉献社会,奉献人民。人生长河,如一滴滴积累的一掬水,奋斗不息,放入大海也会激起波澜。 恩师爱好旅游,爱祖国的名胜古迹。游览过岳麓山、麓山寺、天安门、故宫、长城、滕王阁、杜甫草堂、乐山大佛、黄鹤楼、岳阳楼等名胜古迹,今之视昔,回望历史人物生平事迹,触景生情,感慨不已。“铁骨铮铮谁以识,但留茅舍听秋旻”是对大诗人杜甫晚年贫困潦倒却仍铁骨柔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的盛赞。“子安绝序东坡帖,不见伊人更自愁”是恩师登滕王阁时,缅怀唐代诗人王勃及为其佳作《滕王阁序》作帖的苏东坡。“俯察汉魏洞庭野,参悟功名利禄空”是恩师游历麓山古寺时怀古视今,看破名利的感慨。 恩师寄情于山水,游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道教圣地青城山,水利奇观都江堰,巍峨壮丽的黄山、奇险俊俏的华山、五岳之尊泰山、中华寿岳衡山、洪流飞泻黄果树瀑布等等都有恩师的足迹,好生羡慕,浮生效仿恩师游历大江南北的愿望。每当细细品阅其诗作,仿佛身临其境,回味无穷,收获颇丰。“银珠滚滚帘千尺,溅起龙潭雨雾蒙”让我觉得自己已处于瀑布面前,震耳欲聋的激流声,两岸秀美青山,无不让人留恋忘返。“秀美莲花留客坐,贪婪狮子俯猴馋。黑松锐劲拔岩立,雾霭朦胧已半仙”,黄山美景如此神奇,有些时候不禁自问能否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去黄山观奇松、怪石、云海。“斧劈悬崖陡,刀削峭壁悬。金庸北论剑,韩愈南哭仙”将华山奇险刻画得淋漓尽致,引经据典,可见恩师博学广闻。  

书中《谦谦思故》章节情感丰富,别具特色。此篇饱含恩师对家乡深深的思念,满满的童年美好回忆,茶亭惜字塔、故乡果园、文星塔等都是恩师儿时美好时光的见证。此篇中还有诗作对学生喜庆联姻美好祝福,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渔樵对歌》中栾永玉教授《读建刚兄诗词有感》:  

钟灵毓秀衡水云,悠然踄高抒心扉。 是非得失安于数,传道授业育心魂。信手拈来四八句,古典现代皆成文。 千年学府多奇俊,理工园里隐诗人。  

千言万语抵不过八句诗词精辟概括,栾教授对恩师的赞誉发自肺腑,句句中肯。是非得失安于教,传道授业育心魂,回想起当初拜入恩师门下,他便教导我,不要在乎眼前得失,功名利禄不是我要考虑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科技书,是作为学生最好抉择,此番教导受益终生。         

《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论古道今,寓意深深,越读越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实乃当世之佳作也!

 

唐潇男,湖南大学2016届硕士毕业生,现工作于国网岳阳供电公司。

 

王森林

麓山松庐赋

——读姚秉德《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而吟

 

庚子岁末,金牛时初;少伴凄雪,但见鸿鹄。虽难却北国霜解;彼九灵共途,渐出麓山;盖仙游之幸事也。旋圆缺之月,颂秉德之诗;似往似返,如霰如焰;久而忘弗远近,出而犹在云间;历万世诗书,莫闻楚岳之兴耳。

松庐隐士,潭州人者;自幼喜吟诗,欲袭风客,愿号骚人。且学凿壁,奉此身自许山河;筚路维艰,悬岳麓以济苍生。心忱韵雅逾不惑,才尽三湘亦兼文;值此盛世,夫不改其志;极工学之道,绽电气之花,聚后浪百朵,护灯火万家。

彼夜染衾寒,辗转不寐;鸡鸣尚早,时待君归。

忽目烁明开,如至浩渺之境;目极之所,香峰连绵;揽青玉而筑冰谷,离净空以润阳关;佛音藏土,画栋雕岩;虬松挽倒悬之逸,云浪锁碧落之寒。

忽尘销露尽,若临松庐故里;星汉秋水,紫树流萤;忆金陵而同放翁,采冬菊以羡渊明;稻香浑酒,玉枕佳人;丹桃送花风十里,梅雪寄乡愁半樽。

忽风停舟动,似坠彩卷之间;舳移桨起,雁过潮疏;编芦羽而作孤蓑,驾柳绦以为漂渚;落霞清雨,芷盏兰壶;白麓倚红日而栖,橘洲傍天心而凫。

至此间拜阅,如沐甘霖;退而收卷,亦久不能平。然夜半灯换,珠玑尽览;余独空室自惭尔。

 

王森林男,1997年生,现在湖南湖大华龙电气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作,工程师。

 

刘宝安

与姚秉德诗词创作研讨

 

我与秉德先生相识于三年前,在北京通州的宋庄小堡北街诗词世界编辑部那空旷、温馨和古拙的办公室里,与剑锋社长促膝攀谈。由于受家庭的熏陶,先生从小就对通俗易学的韵文了然于胸,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立志于家国情怀之中,并遵祖训"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的铁律。在座谈中,先生不时出示他的习作,其诗的厚重感,即可扪得。远的不说,就拿传诵既广的《满江红·守本》来说,其中的“浊浪滚”及“千载江水源远流,四方栋器淤泥弃”等句,被当成了声讨"四人帮"的檄文和匕首,其实这决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长期辛勤积累所致,尽管作者的主题主观意识没有,但在客观上却已包容之。这种非常丰富的厚重感,是作者必定要独占鳌头的,可见功底的深厚给作者带来的福音是显而易见的。

再说作者在经历坎坷与磨难后,久悟人生的真谛,这也是一笔可观的精神财富。他说到了灵感,为什么在登滕王阁时感到王勃的才华和苏东坡的墨宝的可贵?因为此时的他感到了“战战兢兢”,这种切肤之痛,说明了他已入了有我之境,灵感能凭空而来吗?请看他的七绝《登滕王阁》:“岁月蹉跎岁月悠,阁兴时盛几春秋。子安绝序东坡帖,不见伊人更自愁。”这当然不是空穴来风,这是“岁月蹉跎岁月悠”“阁兴时盛几春秋”的结果。诗人的痛苦与欢乐,蹉跎与峥嵘,铸就了他作为一个真诗人的根基。

岁月悠悠,悠悠岁月。四十六年的光景,我手捧这本《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感慨多多,秉德先生不仅诗好,而且人更好,他的散文如《李震之李小嘉大婚 有感》等诸篇,虽不能说是无韵之离骚,却也颇有楚人汩罗之夙韵。

现谨就七律《创作之路》谈谈个人的看法:“四十六载暑寒躬,苦辣酸甜几士同。文笔撰陈迁变史,诗词吟就化神功。龆年早立报国志,霜鬓犹存少壮雄。热血满腔多梦想,谢天谢地谢师宗。”这首七律开篇总揽,总结性的发言五味杂陈,很具概括性。接下颔联分类叙述,即创作的历程及吟就的快慰,还是很传神的,“迁变史”与“化神功”对仗亦工。我们看颈联,作者在开启、承接的基础上,于此迳至宕开一笔,先追述“早立志”,后陈“老壮雄”,实际上这一联诚然是虚写,但它的内涵却极为丰富,而且时空跨度大,如果称其为“启承转合”中的“转”的话,也是不无道理的。尾联两句在与首联照应的前提下进行了升华,即以热血融入了梦想,诗赋至此应该是比较完备的了。

所以明代诗人吴讷说,律诗不可易视。他在引用杨仲云的话云:“凡作唐律,起处要平直,承处要舂容,转处要变化,结处要渊永,上下要相联,首尾要相应……用工二十年,始有所得。”他与其说的是唐诗,倒不如说给秉德君更得体!

时光冉冉而逝。本来要在庚子之末相会,无奈新冠骚扰,只能改弦更张,爰书其事以告。秉德先生虽居理工专项治学,但他的逻辑思维并不影响形象思维的发挥,因此他的能力一定会超出只有形象思维者,所以他是诗坛上的佼佼者,如我们所知的华罗庚、王玉明,以及中国诗词大会的夺冠者陈更,他们莫不如是。

 

刘宝安:中华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诗词世界杂志社副主编,中华诗词学会导师。

 

田景祥

无惧艰险情怀依旧,但凭翰墨点染春秋

---《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发布


湖南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姚秉德先生作为一个理工科学者,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并为自己的事业作出显著成绩的同时,移情别恋,钟爱文学,喜好诗文。他坚定自信,勤耕不辍,踔厉奋发,笃行致远。今天将其历经四十六载的耕耘成果奉献读者,回馈社会,彰显了一个理工男的人文情怀,凸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高贵。这在长期以来一向重理轻文的现实社会,诗词在文学界备受冷落,文学创作也不是很景气的当下,实属难能可贵!

姚秉德先生来自于湖南大学。而湖南大学的前身则是赫赫有名的中华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那可是一个英才辈出、文化底蕴异常厚重的湘中名胜、中华文苑。姚秉德先生能够在那样一块风水宝地接受文化滋养、知识熏陶,实属三生有幸!

姚秉德先生的诗词之路其实并不平坦。他对诗词的兴趣来自于儿时接受到的良好家庭教育。只上过四年学的父亲却能背涌《三字经》《增广贤文》。父亲从小对他灌输的“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的做人理念成为秉德先生一生成长的座右铭。六七岁又受到叔父讲述有关“知乎也者”故事的感染而在心灵深处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然后又因偶然在南瓜上刻上父亲的名字让后来出现南瓜被盗居然因此被轻松找回的趣事则使之对文字产生莫大兴趣。学龄期间更有幸得到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被打成右派下放农村教书的谭恭良老师的悉心培育,使其小学期间便崭露头角,有文章得以在少儿杂志上发表,文学兴趣陡增。初中时又因家庭贫困不得住校,却意外得到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吴干先生的厚爱,令其与之同床共寝而受到耳提面命的教诲,文学功底进一步夯实增厚。所以才使得他仅管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突然爆发不幸辍学,后来虽被推荐读了两年高中也因闹革命瞎折腾无有太大长进,但居然也能在1973年回乡给公社农科站看守木排的闲遐时光写下自己的处女作《满江红.守木》,却因“文字狱”盛行差点儿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幸遇《长沙日报》主编冯云湘先生秉持正义,慧眼识才,不仅为之开脱了“罪责”,反而因祸得福,将其推荐到公社成为了一名拿工分的文字秘书。可1975年又因酒后写了一首小诗惹恼了公社书记而闯下大祸,捕风捉影、无限上纲的书记扬言要将其苦苦奋斗了六年好不容易才入党不到两个月的他作为混入党内的地主阶级肖子贤孙清除出党。幸有好友昼夜看顾,才使其没有自寻短见而自绝于人民。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也许正是这些不平凡的苦难经历铸就了秉德先生的情志,让一个当年拿工分的人民公社文字小秘书奋发图强,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成为今日湖大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识之士、可用之才。他的诗文记载了他生活的苦乐悲欢,反映了他生命成长的行走轨迹,诠释了他对人生生存价值的感悟体验,值得读者品味欣赏。

姚秉德先生将诗词的创作过程看作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自省、培育家国情怀的过程”,对诗词创作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诗韵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时代语言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应不断吸收新的精华,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主张“诗词的意境情怀高于格律的严格遵守。” 这与当今那些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生搬硬套、墨守陈规,视新声韵为洪水猛兽,肆意置新旧声韵于水火不能相容境地,似乎必须拼个你死我活、一见高低才算具有真知卓见显得有学问的无聊争吵显然有些另类。他对诗词情有独钟,挚爱有加。即使是在十年前因慢性喉咽恶化而致完全失声,三年内接受大小手术十五次,历经生死考验的艰难时日,依然得见大学女同窗发来春天落叶照而融景生情,脱口吟出“随风瓣瓣翩翩落,留得清香在世间”的深情感叹。

正是由于生活的磨砺与长年累月矢志不渝的坚守,姚秉德先生的笔下才情不自禁地品味到“轻咳两三声,牵动心儿痛,”“儿女依恋父母,心装父母百年,”“梦里依稀严父泪,男儿自信莫伤悲”的生活真味;抒发出“一生交给党,”“常思天地恩,”“千年翰墨谁承继?欲坠青穹好汉擎!”“豪气满身谁可挡,披戎皓首复新疆”的家国情怀;吟诵出“天堂有路慈为本,地殿诚心已半仙,”“毋忧世事多离幻,但旺鸿鹄少虑荣,”“谁道人生八十老,生龙活虎犹壮年”的生存感悟。

“文笔撰陈迁变史,诗词吟就化神功。”祝贺姚秉德先生终于功成名就,用自己的辛劳执着、勤奋耕耘,实现了自己的美好心願,走出了人生的灿烂精彩!但有诗文歌壮志,敢将翰墨写春秋。由衷祝願姚秉德先生晚年诗词之路行走更加风顺畅达,在未来时光创作出更加成熟诱人的丰硕成果!

 

田景祥️华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诗词世界杂志社副理事长

 

姚秉德:

《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发布致谢辞

 

尊敬的文化界各位专家,尊教的各位评论家、记者和网络传媒界精英,尊敬的各位读者:

大家好!

值此《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上架发行之即,我衷心感谢你们的品读、评论和支持!俗语云,“患难知朋友,远交似近亲”。今日有缘相议,终生友谊长存!

田景祥先生的“无惧艰险情怀依旧,但凭瀚墨点染春秋”的点评,使我岁月历历犹在目,感慨涵涵谢无穷!

我要对天对地大谢,大谢我的父母!是父母在极度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竭尽全力送我们七兄弟姊妹读书学艺,是父母教育我们“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是父母给了我们顽强的斗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我要发自内心地感谢我的人生贵人,小学谭恭良先生,中学吴干先生,大学杨期余先生。三位大师的高贵人品,教书育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渊博的知识,是我成长的动力和做人的表率!

我要竭诚感谢湖南大学,给了我发展壮大的空间。段献忠校长、王耀南院士、章兢教育家等我们这批仁人志士或忘年之交,为了湖南大学的发展和祖国的强盛,可谓殚精竭虑,死而后已!

我要衷心感谢唐珍名先生、张小刚先生、陈源主任、郭云总编代表湖南大学、线装书局、诗词世界杂志社主办今日新书发布。诚心感谢北京驰信文化传媒公司李剑锋董事长、东方旅游文化网赵日超总编及众多报刊、网络同仁为发布所付出的辛劳。

如果从收录入诗集的1973年《满江红.守木》算起,《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的创作历时四十六年。四十六年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感慨万千。赋诗以概之:

七律.创作之路

(通韵雍韵)四十六载暑寒躬,苦辣酸甜几士同。文笔撰陈迁变史,诗词吟就化神功。龆年早立报国志,霜鬓犹存少壮雄。热血满腔多梦想,谢天谢地谢师宗。

 

谢谢大家!

 blob.png

     责任编辑:梦灵


合作伙伴:

地址:贵州贵阳白云艳山红路 联系电话:13078596959 邮箱:411054476@qq.com 黔ICP备19011409号
贵阳云天黔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黔公网安备 52011302004678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者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者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责任。

投稿咨询业务洽谈在线举报